浙大一院自2019年正式啟動SPD智慧物流項目, 開創了醫用物資管理的“浙一模式”。 全面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圖像識別技術。
“浙一”模式開啟SPD4.0全新時代
寫在前面:
2021年7月9日,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杭州調研醫藥衛生工作,重點考察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門診智能藥房、5G急救智慧中心、數字化病房等,詳細了解數字化全自動發藥系統、危重病人急救一體化生命周期支持系統、數字后勤管理系統發揮作用等情況,對浙大一院總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表示贊賞。詳見《浙江衛視:以數字化手段持續賦能醫療服務!省委書記袁家軍考察浙大一院總部》
https://www.zy91.com/content/default/65/5304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建院于1947年,是浙江大學創建的首家附屬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隊”醫院,以綜合實力雄厚、醫療質量過硬、學科特色鮮明享譽海內外。浙大一院坐擁6大院區,床位將達5000張,科室數量90余個,年門診量近600萬人次。
SPD4.0模式
SPD4.0版本即“浙一IF-SPD”創新模式,其中賦予“IF”更深層次的內涵?!癐”即“intelligentize”,意為“智能化”,“F”即“four”,意為“4.0”,精準概括了國醫科技以信息系統和智能硬件為支撐的SPD智慧物流服務模式的顯著特征。這些特征包括科室庫高值耗材實現定制化智能墻設計、高值耗材全流程溯源管理;手術室材料從巡回護士領用、材料物流管理過渡到材料應用管理研究,按照術式主動匹配物資并由機器人推送至術間;醫用耗材全流程實現質量監督管理、并采用UWB定位技術追蹤耗材配送箱、服務人員;中心庫、手術室庫電子看板應用,實時監控系統狀態、物流狀態、人員狀態,并實現應急補貨播報,確報耗材使用安全。此外,“IF”即“if”本意“如果,可能”,寄予國醫人美好的希冀,代表SPD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和無限可能。
浙一IF-SPD實戰成果
浙大一院的IF-SPD建設基于“全面條碼管理、智能補貨模型、揀貨推動策略”管理,圍繞“主動推送、自動補貨、智能結算”內核,建設區域覆蓋SPD服務中心、臨床科室庫、麻醉科庫房、手術室庫房、門診室庫房、導管室倉庫,管理對象包含高值耗材、低值耗材、檢驗試劑等。
臨床科室庫由中心庫自動補貨,低值耗材按照貴重程度分別存放于貨架和低值耗材智能柜,壁掛式一體機設計方便科室掃碼消耗和應急請領。介入DSA機房嵌入式穿透一體化智能墻設計,在節約DSA面積的同時,實現高值耗材智能墻取用盤點、效期預警、智能采購、防丟報警等智能管理。
手術室按照作業流程設置醫用耗材接收區、智能墻區、套包區等,標準套包、手術材料包、物流機器人、指環掃描器、電子看板等應用,實現手術室整體信息化水平提升、空間利用率增高、庫管和巡回護士工作時長減少、手術翻臺率提升效果。以浙一之江院區為例,在人員數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服務手術臺次峰值達156臺/天,術間材料請領響應時間約提高10分鐘/次,庫管人員工作時長約降低2小時/天,術前材料準備時間約縮短1.5小時/天。
智能硬件應用
截止目前,浙大一院SPD項目已完成之江院區所有科室、余杭院區病區門診及醫技科室上線工作。城戰院區將于2020年底完成系統切換上線,慶春院區計劃于2021年初進行上線工作。“浙一模式”在原有SPD模式基礎上,引入更多智能終端,已投入智能柜、手術室物流機器人、軌道物流、指紋權限存儲柜等300余臺新型智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