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成立發展至今,國醫科技已為超過200家客戶醫院進行醫用物資精細化管理服務,其中三級醫院占比超過80%,并陸續將7大百強醫院收入囊中。這背后,是國醫人日月兼程的付出,是公司上下勠力同心、踔厲奮發的成果。2023年是國醫科技啟動上市計劃的關鍵之年,我們一起走進國醫重大項目背后的故事,重溫那段奮斗歲月。
今天,我們首先跟隨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王亮的腳步,走進國醫第一個省外百強項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同臺競技,是金子總會發光
2019年5月,國醫項目團隊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開啟與多家服務商的“同臺PK”。在一個大實驗場上,所有“參賽選手”要根據醫院提出的需求不斷地修改方案,以及根據醫院基建及時完善軟件和硬件。
7月,服務器、打印機等就位,現場環境部署開始。出單、貼標、上架,各種壓力測試、能力測試以及需求響應測評輪番轟炸。王亮回憶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去拉服務器,司機吳師傅開車,我就坐在那一堆服務器里面窩了一路,然后到地分貨下貨。”七月的杭州天氣已經很熱,來回的奔波加上緊張的部署工作,讓人疲憊又痛苦。但大家都咬牙堅持,終于在激烈的角逐中獲得勝利,“最終我們留了下來。”
8月19日,啟動會召開,一切終于塵埃落定。
上線前夕,在挑戰中成長
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醫院要求項目11月1號在之江院區上線,項目組壓力巨大。現任建設事業部副總經理的李偉,與王亮分工協作,李偉管項目現場,王亮在總部做統籌,協調跟進開發人員。
項目前線,實施人員在進行中心庫及各科室庫房基建、強弱電改造,大量的貨架、智能柜、指紋權限柜等硬件搬卸、安裝工作,占據著實施人員的白天黑夜。
前線背后,開發人員也在追趕著完善新系統。當時軟件系統還不成熟,開發人員每天不停地調試,加上服務人員都是新人,對新系統尚不熟悉,老人帶著新兵,每天都在試錯改正中度過,初期的一切都顯得艱澀困頓。
就這樣到了11月1日,盡管還有一些不穩定的地方,項目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如期上線了。
一路同行,于疫情中堅守
2019年年末,低值上線完成,正當大家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準備在家過個好年時,疫情爆發了。
除夕夜,王亮正在家做年夜飯,一通電話打來將他緊急召回杭州。醫院也迅速召集人員返回工作崗位,一場無聲的戰役就這樣拉開帷幕。
防疫物資如潮水般涌來,庫房每晚都必須有人值守。一張行軍床,一床被子,王亮就這樣在項目上住了一個星期,直到服務人員陸續返崗。這時,之江成了整個浙江的防治中心,大量患者被送往之江院區,項目組所在之處成了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因每天收治病人眾多,耗材使用需求迫切,根本無法做到掃碼消耗,本就繁雜的賬目變得更加難以理清。對疫情的恐懼和破局的緊迫感在眾人心頭縈繞。
在這種情形下,新系統開發迫在眉睫。但開發人手不足,時間緊,任務重,只能尋求總部援助。五位開發人員被調往浙江,團隊追趕著疫情日夜兼程,最終完成了新系統的開發。
直到2020年3月份,疫情暫時緩和,大家才終于得以喘口氣。王亮暫時從兩個月的戰斗中解脫,回到了公司。“我是一月份去的,三月份走的,整個人都很滄桑,瘦了八斤多。”
這口氣緩了沒多久,新的戰斗號角又吹響了。之江院區手術室計劃于4月1日開業,醫院要求項目組做關聯HIS系統的醫囑和手術申請系統。而當時我們還沒有手術室的精細化管理系統,大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系統研發。6月份,系統基本穩定,之江院區完成全流量上線。
有了前面的經驗積累,余杭院區、慶春院區都穩定上線。在此過程中,早期的一批項目經理逐漸成長起來,成為后來能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
從開始公關到最終實施運營,浙一項目的整個歷程可以說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也正是這些困難,磨礪了國醫人的秉性,促成了團隊的成長,為后來的項目建立了自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