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起,國家四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覆蓋全國范圍的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此次醫保飛檢,是《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來開展的第一次全國性醫保執行情況檢查,覆蓋范圍廣,將為醫保部門未來開展飛行檢查打下樣板。
自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已連續五年推進日常監管全覆蓋。重拳之下,醫保合規成為醫院關注的重點。
醫保合規有多難?100%檢出率
2022年,醫保飛檢抽查了48家定點醫療機構,其中48家醫療機構都存在重復收費、超標準收費、分解項目收費問題,檢出率100%;46家存在串換藥品、醫用耗材、診療項目和服務設施,檢出率95.8%。
然而,在高檢出率的背后,暴露出醫院管理的無奈,諸多違規情況并非有意為之。
就耗材管理來說,由于醫院內部管理不規范、對醫保政策認知不足、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等粗放管理模式,飛檢時查出違規情況,想追蹤已無跡可尋。管理者不禁需要思考:如何避免無意識違規?如何做好精細化管理?如何應對下一次飛檢?
醫保合規有章法 引入SPD管理理念
前段時間被炒成概念股的SPD著實大火了一把,有人冷眼旁觀看熱鬧,有人理性分析潑冷水。我們拋開偏見,隨著SPD在各醫療機構的落地實踐,其對于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的效果逐漸被認可,對于助力醫保合規大有可為。
剖開來看,SPD不僅是管理工具,實質上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管理理念。SPD并非獨立于醫院管理之外,而是將醫院先進優秀的管理經驗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相結合,將醫院院內復雜的醫用耗材管理工作“標準化”“流程化”,在SPD模式的框架下,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進而實現醫用耗材的精細化管理與數字化追溯。
全流程追溯監管 SPD助力醫保合規
就醫用耗材而言,在“零加成”政策要求下,院內耗材出庫與計費信息必須保持一致,這也是醫保合規的檢查重點。SPD與醫院HIS形成安全互聯接口,對信息進行數字化留痕,確保耗材出庫信息與計費信息一致,保證賬實相符,并提供合理解釋空間。
以某三甲醫院為例,2021年上線SPD,醫用耗材財務數據以2022年為分界線形成明顯對比:以價值高昂的高值耗材為例,2022年之前出現嚴重賬實不符情況,由于沒有流轉記錄,無處可查,無法解釋;2022年之后,每一筆高值耗材都前可追溯、后可追蹤,每一筆賬都清晰明白。
當下,SPD模式對于醫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精細化管理,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流程追溯。SPD模式下的高值耗材采用一物一碼管理,從哪來的、誰掃碼消耗的、哪個患者使用的,做到可查詢可追溯,賬實相符輕而易舉,串換耗材等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針對低值耗材,管理到二級庫的科室,SPD模式下的庫存最多為7天用量,通過消耗和剩余庫存作比較,可以做到耗材消耗有跡可循,即使出現計費問題,可以通過查詢路徑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像之前一樣于茫茫大海中撈針,不知所措。
也有一些醫院做到了三級庫管理,如某大三甲百強醫院,引入第三方SPD服務商國醫科技,針對手術室全面采用手術套包對低值耗材進行全流程管理。比如某個手術套包打包進10個A耗材,患者使用了7個,HIS計費7種耗材費用,套包的其余耗材退回到二級庫,SPD工作人員進行復核,若耗材一致則賬實相符,若不一致則向上反饋進行追蹤,做到耗材流轉痕跡清晰,消耗日清。
獨立第三方服務 規避醫保違規風險
第三方SPD服務商獨立于醫院和供應商,不參與耗材買賣業務,提供院內耗材物流管理服務。耗材院內賦碼驗收入庫,有入庫單等詳細信息,上架中心庫后由SPD人員負責保管,供應商禁止隨意出入庫房,避免統方風險;耗材由SPD服務人員按需配送至科室,降低供應商中途換貨風險(比如將正常的耗材換成近效期耗材);財務所需的庫存結轉報表、收支月報,供應商入庫報表、科室出庫報表等數據可在系統查詢,SPD為醫院規范化管理提供技術保障。
2023年醫保飛檢已正式開展,各醫療機構即將迎來一場嚴峻考核。醫保飛行檢查是深化醫改的一個組成部分,飛檢不是目的,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同時提升就醫體驗和質量,是醫保的目標,也是醫務人員的初心。未來,隨著醫療監管等政策常態化推進,醫保合規問題將逐漸成為醫院共識,推動SPD在醫療機構的普及應用,一方面通過SPD預防醫保違規,另一方面也通過SPD糾察醫保合規性,無論對于醫院還是監察部門來說,無疑都是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