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多數人一樣,在畢業之后的四年時間里,李偉陸續換了好幾個工作,發現自己逐漸落后于身邊的同齡人,甚至發現原先能力不如他的人,畢業幾年后貌似在各自行業和領域都已小有成就。李偉一度陷入迷茫,在深度思考和自我復盤中他逐步找到了答案:厲害的人堅持在各自領域持續深耕。他意識到,起點和一時的能力并不代表成就和終點,扎根一個領域并持續付出,終會有所成長。
至此,他在國醫一待就是7年,如今是國醫科技建設事業部副總經理,他的堅持和付出終于開花結果。
李偉在青島海邊留念
李偉老家是巢湖的,最初應聘的是國醫駐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項目主管一職,在了解到國醫的創業背景后,他曾打電話到創始團隊前公司進行“背調”,發現情況屬實,這才安了心。“沒辦法,我下定決心要找一份穩妥的工作,當成一份事業努力干,有國企作為背景的國醫讓當時的我踏實很多。”
國醫第一個SPD項目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
那是2016年4月,國醫剛剛成立三個月,大家擠在省立醫院的一個老舊辦公室里集體辦公。當時省立醫院的SPD項目上線了三十多個科室,一切才剛剛開始。在醫院學習了2周后,李偉只身一人來到了安醫大巢湖醫院。
“現在回想一下,當時做項目是真的很難,幾乎什么都沒有,全靠自己摸索。”李偉帶著在省立醫院學到的SPD建設經驗,開始了巢湖項目建設之路,這一干就是一年多。巢湖項目是國醫成立之后的第一個SPD項目,沒有標準化建設方案,只能憑借SPD系統的業務流程進行“建設倒推”,從運營服務的角度做項目實施。當時的國醫只有三十來人,李偉就職于“物管中心”,在巢湖項目,他笑稱自己是集項目經理、服務經理、商務經理、技術運維于一身的人,就是巢湖項目的負責人。
負責人就要負好責任。到安醫大巢湖醫院報道的第一天,正趕上醫院搬遷新大樓,時任SPD項目分管領導的物流中心蔣主任忙得焦頭爛額,無暇顧及這位新來的小伙子。李偉見狀并沒有上前打擾,而是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主任沒有時間與我溝通項目建設規劃和相關科室的引薦,但是我不能干坐著發呆吧,就開始主動幫著庫房老師協助發貨并思考建設SPD前干哪些事。”庫房忙的時候李偉協助老師發貨,閑下來就在角落的工位上奮筆疾書,把建設前的準備工作一一列出來,“我當時就主動去找了信息科溝通要來了全院字典及科室一年領用記錄,先做配套表的工作。”就在蔣主任忙完工作帶李偉去信息科和科室打招呼時,發現李偉已經與相關科室及負責人對接過并熟識,同時把完成好的材料拿到了主任跟前。無心之舉讓蔣主任很快注意到這個新人,之后,踏實、勤快、聰明的李偉很快跟物流中心及科室老師們打成一片,相處十分愉快。
畢竟是第一個項目,缺人、缺經驗,整個SPD建設歷程并不那么順暢。“字典梳理、方案溝通、接口聯調、軟硬件測試,包括每個科室庫房老貨架都是我們自己動手拆除,自己一個個搬運安裝新貨架,甚至安裝科室庫房的無線AP都由我們承擔,我在現場動手配合做。”李偉說,醫院字典需要與物流中心、設備科、采購科和經管科4個部門進行分字段審核,醫院HIS系統管理科室二級庫存,每上線一個科室都要與院方財務、信息、物流中心共同盤庫并進行賬單清算,以防與系統舊賬混淆。整個上線工作及流程非常復雜,當時一邊在做實施工作,一邊還要招人和培訓。工作做了很多,進展卻有些緩慢,要協調的科室和職能部門很多,剛上線時護士長體驗效果較差,這也遭到了院方的不滿。“試點科室上線后在開項目溝通協調會的時候,醫院在會上指出我們各種問題,說得我面紅耳赤,覺得非常羞愧。”公司領導劉王飛總安慰李偉不要氣餒,“SPD對于醫院來說是一種新事物新模式,需要有個磨合過程,醫院指出問題、發泄不滿是正常的事,我們要加強科室溝通,及時進行優化完善,踏實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一百步的成功路,九十九步是過程。當時作為SPD行業的新人,李偉能做的只有努力。“白天需要和主任、護士長、供應商等對接,處理很多細碎的事情,只有下班后的晚上時間,才是屬于我的個人時間。”李偉抓住晚上和周末時間思考和學習,在領導沒做任何要求和安排的情況下,每天晚上八九點下班都是常事,經常周末到醫院自主加班也從未和領導提起。“公司和領導將這個項目交給我,就是對我足夠的信任,我不能把事情做砸。我是項目負責人,項目上所有的事情自然都是我的事情,我必須要堅持努力去做好每件事,對項目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公司負責。”李偉對工作一直保持高度責任感,堅持將工作當成事業去做。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巢湖項目成功結項,醫院的老師們舍不得李偉,不愿意讓他離開。物流中心蔣主任對他尤其滿意,甚至比對自己的科員更加信任,蔣主任曾多次私下拉著丁總、劉王飛總夸贊李偉,并提出要為他加工資。2017年11月,李偉攜手愛人走進婚姻殿堂,物流中心的老師們自發全員參加,蔣主任主動要當證婚人,還在婚禮現場開心獻唱,婚禮當天的情景李偉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巢湖項目建設完成后的科室庫實際場景
國醫第一個中途失敗項目
句容市人民醫院
成長的路上有平坦,也會有坎坷。2017年8月,國醫和其它第三方合作共建句容市人民醫院SPD項目,我們負責項目建設實施部分。當時,醫院正面臨三甲評審,SPD作為評審加分項被要求于9月15日上線。時間太緊張了。第一天,李偉帶著方朦一起進場,院方即要求第二天上班必須提交實施方案,而且時間要精確到每周,內容要精細到每個上線科室。又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公司當時沒有標準的實施方案和進度規劃模板,我從中午12點開始寫,一直寫到凌晨3點,一共寫了有30多頁文檔。”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22天緊張實施,在公司各方高度支持下,手術室高值試點上線成功,也是當時公司最快速上線記錄。醫院主任如釋重負,對項目組的實施效果高度認可,在溝通群里寫下一句話:這是我這么多天以來聽到的最開心的事。
10月,運營服務工作正常運行,國慶假期后逐步進行低值耗材上線工作。此后,李偉作為分管負責人每周到句容項目2-3天。后來,由于共建項目的特殊性,合作方服務人員經驗不足,加之缺乏項目監管等原因,次年5月,因現場借貨條大量堆積,中心庫庫存紊亂導致送貨中斷,后期服務乏力,句容項目暫停,我們中途撤場。
句容項目的遭遇始料不及,但所有的付出都會在后來有所回報。2020年,句容市人民醫院在與其他服務商合作到期之后重新招標,主動邀請國醫參與并再次達成合作。目前句容項目SPD運行平穩,并在1-2月份項目運營服務質量檢查中獲得96.4的高分。
句容項目當前的中心庫實際場景
2017年11月,婚后沒幾天的李偉迎來了人生新的選擇點。當時,他分管的幾個項目逐漸運行平穩,又正值國醫全面開拓山東市場,現場需要一位靠譜的負責人坐鎮,領導找到了李偉。考慮到他新婚不久,領導也有些顧慮,征詢他的意見。“我當時也想了很多,畢竟剛結婚就要長期異地出差,而且在合肥待著很舒服,項目也比較穩定了,不過自己可能也就這樣了,但是出去就意味著風險和挑戰,肯定有很多困難等著我。”經過深思熟慮,李偉毅然踏上北上山東之路,“我決定接受挑戰,繼續成長。”這也是李偉入職國醫的初心,帶著一股勁頭一直努力和堅持,在SPD行業持續深耕。
當時是2018年,國醫發展勢頭大好,已經成為SPD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SPD也正逐漸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醫院對SPD越來越了解,隨之要求也越高越高。山東的第一站,李偉來到了濰坊,明顯感覺到醫院的高標準和高要求。時間緊,任務重。此時作為國醫SPD實施的“老人”,李偉同時負責山東區域多個項目的SPD建設工作。業務急劇擴大,人才需求隨之增加,李偉又承擔起了帶新人的重任。
李偉在山東區域項目上組織培訓考核
“各個醫院的主任知道我有經驗,要求我每周必須要到項目上來,有的醫院要求我必須現場參加項目周會。”一周內,李偉各個項目跑一遍,帶新人、解決問題,幫助項目經理成長,協助SPD建設。濰坊項目歷時一個多月就完成了低值耗材全面切換上線,在當時來說效率相當高。忙碌的外地工作持續到了2019年7月,歷時近兩年時間,基本完成山東區域內包括濰坊市人民醫院、淄博市中心醫院、青島中心醫院、青醫附院、青島八院、日照市中心醫院、即墨市人民醫院及濟南鐵路醫院等項目的實施工作,李偉又回到了合肥。
國醫第一個省外百強項目
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2019年,李偉升任當時建設中心總經理助理一職,不久后,公司在殘酷競爭中拿下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SPD項目,李偉當仁不讓,前往之江院區負責項目實施工作。浙一作為百強醫院中排名前十的大三甲醫院,對于SPD建設要求極高,為此,國醫全新升級SPD4.0系統,全面滿足浙一項目實際需求。任務繁重,李偉一邊協助產品方案研討,一邊帶領實施協助系統升級測試,同時在新院區組織推進中心庫及各科室庫房基建、強弱電改造等實施工作。李偉說,當時之江院區作為新院區有大量的貨架、智能柜、指紋權限柜等硬件搬卸、安裝工作,因為市區限行,基本都是晚上十一二點到貨,他帶領現場實施人員進行搬卸,一搬就是幾小時。李偉帶著項目人員在之江院區加班加點作業,周末無休,每天晚上10點左右下班,8、9個人擠住在一屋,晚上睡覺也經常溝通著項目上的事情。
李偉在浙一項目現場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斗,11月1日,之江院區正式開業,SPD也如期上線。上線初期還存在部分庫存差異,系統穩定性差,bug及需求非常多,李偉說,當時每天組織早會、晚會,上報問題、安排規劃、解決問題,12月初,SPD平穩運行并完成之江院區全部精細化實施,得到了院方老師的認可,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從一線走上管理崗,他有很多話想說
“以前在項目一線做建設實施工作的時候,很容易出結果,自己的努力會很快看到收獲,剛開始做項目看到SPD成功上線,那種成就感真的很強烈。但是做了管理者之后,想在短期內出成績非常難,很多舉措有發展周期,不能立馬見效,成就感相對少很多。管理的工作更加難做,以前管好自己和一個項目即可,管理一個部門難度真的大很多,身為部門領導需要制定標準和制度,對人員進行管理,需要站在他們背后,幫他們解決問題,為大家賦能,帶領團隊提升。”
“他們在這個年紀,比當時的我厲害太多了。”說到建設事業部的小伙伴,李偉喜上眉梢,他說事業部團隊很年輕,有很強的能力和發展潛力。“項目總監和項目經理是事業部核心骨干,也是團隊領頭羊,他們的高度決定建設水平,希望大家不斷去開拓自己的視野,提升管理思維,不斷學習。”同時,李偉也擔心作為火車頭的他們會后勁不足,在項目上干一段時間之后,容易出現疲乏,“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間斷學習和提升。”
李偉把工種稱為事業部的基石,所有項目由他們建設完成,“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保持工匠精神,不斷研究、創新和突破,持續學習和拓展。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主動學習并承接新模塊工作,不要被現有崗位所限制,拓展舒適圈,提升能力,制定前進目標并為之做好十二分的準備。”
7年,彈指一揮間,李偉陪伴國醫一路走來,品嘗過工作崩潰的苦,也感受過成就滿滿的甜。不管是最初的“物管中心”,還是后來的“建設中心”、“工種中心”,亦或是現在的“建設事業部”,李偉始終堅守在項目建設事業中。作為“國醫老人”,李偉說,自己一直在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有夢想就趕緊行動,時間會給你答案。對于建設事業部所有小伙伴,李偉想用這句話與大家共勉: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素材來源:建設事業部-李偉
編輯:文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