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項降本控費相關機制的鋪開,醫院的盈利模式被逐漸扭轉,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需求,SPD模式應運而生。在科學化、智能化SPD模式運營下,公立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最后一公里”正在被徹底打通。
多地公立醫院招標,SPD項目需求爆發
近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醫用耗材供應鏈服務項目(SPD)公開招標公告》。
4月13日,義烏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義烏市中心醫院醫用耗材供應鏈精細化管理(SPD)項目采購公告》。
4月12日,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發布《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醫用耗材公開采購公告》,提出供應商需提前與醫院SPD中標服務商聯系,醫用耗材(試劑)的院內配送必須由其負責,SPD的配送服務費用不超過實際供貨金額2%。
4月11日,據采招網消息,江蘇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將開展醫用耗材SPD物流智能一體化建設項目談判。負責醫院醫用耗材及檢驗試劑(不具備配送條件的品種除外)的配送,配送量約1億元人民幣/年。成交供應商對生產商及原有供應商收取的配送費比例不得超過4.8%。
SPD正日漸成為公立醫院尤其是大三甲醫院提升醫院管理精度、改善運營效率、優化服務質量的有效措施。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共有公立醫院11804個,民營醫院24766個。三級醫院3275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651個),二級醫院10848個。
SPD市場潛力巨大。去年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的通知。文件明確,將在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相關指標基礎上,按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考慮公立醫院資源消耗、專科服務能力建設等內容建立相關指標體系。
據了解,通常規模為10億到20億的醫院平均耗占比范圍在25%-33%左右,20億元以上規模的醫院平均耗占比達到33%左右。“國考”成績單的壓力正在加速SPD項目的推進。
SPD模式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
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大勢所趨,正推動SPD行業加速擴容。
中物聯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統計,僅2022年前10個月開展的SPD項目,已經接近2019-2021三年實施數量的總和。
據統計,我國頭部醫院SPD滲透率約為25%,且速度在不斷加快。SPD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行業機制也正隨著推廣的深入愈發成熟。
近日,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醫院物流供應鏈(SPD)大數據應用分會主辦、安徽中技國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醫院物流供應鏈(SPD)管理學術交流會在合肥舉行。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在會議講話中指出,SPD作為一種創新管理模式,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創新引入新技術,持續推動發展和應用,發揮價值。
目前來看,SPD模式呈現多元化。
資料顯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醫院應用的SPD從類型上主要分為四種模式:一是純軟硬件銷售模式,醫院直接購買純軟硬件產品;二是醫藥商業公司集配模式,將醫院的供應商歸集到一家或幾家,由其中一家進行SPD運營管理服務;三是醫藥商業公司服務模式,由一家供應商為醫院提供SPD運營管理服務,向其他供應商收取服務費;四是純第三方服務模式,由獨立于醫院與供應商的第三方SPD運營服務商提供SPD運營管理服務。
其中,以上海醫藥、國藥控股、九州通等企業為代表的醫藥供應鏈企業集配模式,和以國醫科技、圖特、塞力醫療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服務商模式。第三方服務模式不存在業務經營行為,生存狀態更加透明,降低了醫院的管理壓力和風險。在這種服務模式下,醫院可借助 SPD系統真實數據對供應商進行評價,促使醫院利益實現最大化。
SPD不再只是“搬運工”
SPD作為一種產品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并非簡單地收取“過路費”。對于醫療機構來說,其場地、人力、運營、資金占用等成本可轉移至SPD 服務商,切斷了二級經銷商與臨床的不必要聯系,從而降低運營風險、質量風險及廉政風險,達到效率最大化。
中國科大管理學院講席教授余玉剛表示,人工管理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而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過去的數據對未來進行管理。對定數包的大小、需求場景等進行動態統籌,在大數據機器學習中,根據耗材使用的不同層次,去做自適應的學習曲線,再根據過去的曲線對未來進行定數,最大化降低未來科室對三級庫盤點的工作量,做到真正的智能補貨。
他認為,SPD服務企業應向平臺型供應鏈方向發展,由此產生很多倍增效應,讓SPD不再單獨依賴收“過路費”,SPD服務商通過流量價值、生態價值以及后向價值的深入挖掘,分散收入單一來源風險,從而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對于院外倉的應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王珩認為,院外倉的應用不應只是節約醫院公共資源、提升供貨效率這么簡單,其全鏈條智能化、全流程數字化、運營低碳化、供應關系扁平化、SPD服務長鏈化方面的功能作用更值得探索和重視。
國內SPD行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未來前景有著諸多可能性。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醫學工程研究基地負責人慈云飛提出五點設想:
第一是SPD模式的發展,從單個醫院的單體運行,到集團醫院的運行,再到區域的運營模式,整個產品以及運營邏輯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第二是信息系統的發展,從早期的手工請領到現在的SPD數據平臺,包括UDI應用、資質證照云平臺、OCR識別技術、智能語音交互、智能補貨模型等,未來整個供應鏈都會更加智慧化;第三是智能硬件的發展,早期SPD中的傳統物流硬件推車、下送車、倉儲貨架等,到現在的智能物流機器人、智能存儲設備等,已經在醫院深入應用,未來會逐漸減少院內工作的人工依賴;
第四是管理范圍,早期國內主要做耗材研究,目前對于藥品、器械、被服等都在進行探索,從最基礎的物流供應鏈發展到精細化管理、品控費控、決策管理等;第五是商業模式的發展趨勢,從早期的商業集配到多種模式并存、第三方商業公司軟硬件公司等,未來它可能會走向“1+N”模式,即一家專業平臺服務商和N家優質的匹配商。
隨著不斷完善進化,SPD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搬運工”角色,而是一套為醫院實現降本控費、精細化管理的智能解決方案。
賽柏藍器械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xVuVztq5Sy4Up-3qloAY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