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入第三個年頭。自2021年起,公立醫院將爭取用5年時間完成“三個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資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力資源發展。公立醫院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迫切需要變革醫用物資傳統管理模式,實現精細化智能化高效管理。
SPD是公立醫院切實可行的醫用物資管理模式
近兩年,SPD在我國蓬勃發展,在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廣州等地不斷落地實踐,其在助力醫院精細化管理、智慧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顯。SPD通過先進優秀的管理經驗,結合信息化管理系統,將院內復雜的醫用耗材管理工作“標準化”“模式化”,通過“零庫存”、主動配送、全流程溯源等方式,實現消耗后結算、自動補貨等服務,通過信息化建設與院內各系統間實現互通互聯,避免信息煙囪弊端,進而實現醫用耗材的精細化管理與數字化追溯。與其他管理模式相比,SPD可以實現對醫用物資的實時監測和管理,避免出現庫存過多或不足的情況;能夠實現對醫用物資追溯,確保醫用物資向前可追溯、向后可預測,避免質量問題。
SPD模式在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的成功實踐,進一步證明了其適應當前醫改形勢與醫院需求,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醫用物資管理模式。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對SPD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技術加持下,SPD變得越來越智能、高效。在醫院實踐層面,SPD作為醫院管理和改革的重要抓手,在科室管理、財務結算、精確控費等方面獲得了一定成效,隨著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對SPD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SPD精細化管理服務需繼續延伸,結合大數據分析形成數字化輔助決策。
當前SPD已經實現了從中心庫到二級庫的精細化管理,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科室用耗統計。但隨著國家DRG/DIP政策不斷深入落地,對醫院的精細化管理要求愈加嚴格,除了醫療檢查之外,耗材成本管控成為醫院關注重點。為此,SPD需要將精細化管理服務繼續延伸,從二級庫延伸至三級庫,不斷完善低值耗材三級庫管理服務,逐步完善術間耗材管理、標準化術式套包管理等服務,通過數據中臺建設實現基于醫院需求的多維度數據分析,為各科室進行用耗管理與決策提供數字化輔助支持。
其次要形成標準化建設運營管理共識,打造專業化運營管理團隊。
湘雅醫院物流配送中心副主任孟莎認為,SPD運營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SPD運營人員要從專業素質、臨床服務理念等方面形成標準化概念,不斷向專業化方向精進。她指出,各地醫療機構會按照醫院自身需求設置定制化SPD,運營管理和服務人員水平參差,人員流動性大,將導致SPD建設效果大打折扣。未來,SPD應在建設實施、運營服務各環節形成標準化共識,在規范化框架內由專業運營團隊推動實現更標準更穩定更專業的SPD建設路徑。
再次應加強信息系統安全建設,保障物資管理安全穩定。
隨著SPD對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與院內各系統之間建立互通渠道,在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部分安全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臨床醫學工程部科長褚永華強調,在SPD建設實施過程中,“信息安全”是眾多醫療機構醫工人員關注的重點。因此,SPD要不斷強化信息安全理念,從臨床或管理角度出發,做好權責區分,做好數據信息保密性部署工作,確保醫院物資管理的安全與穩定。
最后,SPD要加速規模化、區域化發展,為區域醫用物資管理賦能。
當前,SPD在全國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醫院主動接納和引入SPD。在此基礎上,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區域醫用物資智慧管理中心,通過建立“云倉”作為區域內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的中心庫,通過SPD服務串聯醫用物資從生產到醫院消耗收費的全物流環節,可實現區域醫用物資集約化管理和運營。規模化區域化是SPD發展的趨勢,也是集團化多院區醫療機構進行醫用物資管理的優選,將極大激發SPD第三方服務商的供應鏈價值。
此外,SPD在向智能化精細化發展的同時,要考慮到臨床醫護人員的使用感受和體驗,盡量減少繁瑣的管理步驟,讓整個流程清晰、簡便,秉持SPD解放醫護的初心,防止本末倒置。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物資設備處處長胡華青表示,臨床和SPD完全適應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醫院也愿意與SPD服務商一起探索有益路徑。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公立醫院正邁著步伐大踏步前進。作為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一種創新管理模式,SPD并非一套信息化系統和幾組智能化設備的冰冷堆砌,它的建設理念和運營模式并非一成不變,不能一勞永逸。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當下,SPD要以醫院實際需求為導向,迎著高新技術的變革浪潮在落地實踐中不斷優化,將自身發展與醫院發展有機統一,真正助力醫院實現高效管理,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